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司徒渝院长做客新华网,畅谈职业教育改革面貌

发布时间:2011-07-20 浏览次数: 设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一周年之际,新华网推出了系列节目检视规划纲要在一年中取得的成效。2011年7月20日9:30,新华访谈节目邀请了教育部职成司巡视员王继平、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中国化工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于红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司徒渝、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畅谈“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等话题。
我院院长司徒渝作为高职教育的唯一代表,分析了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认同度形成背景,就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能做出贡献谈了自己的观点,介绍了我院在贯彻落实全教会和规划纲要这一年中完成的几项重点工作。五位嘉宾与主持人一起就中国职业教育在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的各方面进行了深入访谈,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最大任务是建设,也是最薄弱环节”、“职业教育追求培养大批平凡人的同时也追求培养精英”、“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必须面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纲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立教育和行业间对话机制”等观点,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讨论。
    本次新华网访谈节目的在线地址为http://www.news.cn/xhft/20110720b/司徒渝院长的发言内容如下:
[司徒渝]刚才我们谈到,准确地讲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占当今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这里有一个数据,我们今年全国高考招生计划是675万,高职高专招生计划是326万,接近50%。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占到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在近10年大发展的时期,我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才,应该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司徒渝]那为什么说我们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不像名牌大学那样使我们社会引起那么大的关注,也没有引起更多的、主要的媒体的关注呢?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广大社会,尤其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考取名牌大学,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一个“都想读名牌大学”的想法,过去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倾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那么如果工业化发展越强,这种进程越快,高技能人才所需要的程度越高,那社会对这方面的这种认识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主持人]我们刚才一直谈到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学习后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对今后工作的作用。其实我们就是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好的技能,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中更好地立足,更好地养家,为自己将来的更好发展做出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两位校长今天也来了,我们特别想请两位校长谈谈在真正的教育一线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比如某一个专业全国很多职业学校都会有,但是我们能够有一些什么样的独到之处,有些什么样的创新的地方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吧。
[司徒渝]好的,我先说一下,我觉得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单地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体现出来所学的是社会和产业所急需的;二是所学东西的水平要跟上我们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三是这个学生本人经过几年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要具备高素质,能够吃苦耐劳,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应该是这三个方面的整合。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既包括政府又包括行业还包括企业和学校才能共同培养出来的。
[司徒渝]我们在全教会和落实纲要的这一年当中,做了这么几项工作:一是参加了德阳高职综合改革实验区的体制改革项目,这是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其中之一,我是这个项目的联系人。我们就试图建立一个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能够参与、学校社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一个新的体制机制模式。要知道,我们德阳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我们德阳有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还有东方锅炉厂,是中国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地,非常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司徒渝]我们现在要做的几项工作,第一就是我们培养的人一定要和我们重大装备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紧密地对接起来。所以我们提出三个对接:专业要和产业对接;人才培养方案要和企业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要和技术进步以及企业不断增长的技术要求进行对接。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对接方式,但是我们认为只要做到以上这三点就很好了。
[司徒渝]举个例子,我们今年为中国二重培养的首批大型模锻压机操作工已经上岗,这个大型模锻压机是国务院批准投入20亿要在今年建成的,今后的大型飞机、航空领域,还有国防还有大型的锻压件都要在这个上面生产,年产值达到40-60亿,首批员工已经培养出来了,我们有一个口号“大型项目建成、高技能人才上岗”,这就是为重大装备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
[司徒渝]第二我们东汽搞风电,每年选一批焊接工人,今年我们学生经过这种模式的培训上岗了,我们的模式就是校企紧密联合,学生在最后三个月留在学校,企业每个人提供两万块钱,他选了71个人,每年给140多万,这不是学校拿来用,而是用来买材料,包括设备的消耗、电力的消耗,从而达到我们国际焊工的水准,毕业后就直接去干核电产品。我们的一个创新在对接中还要使我们的员工能够达到国际高技能人才的水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非常高了。
[司徒渝]另外,我们当前要做好职业学校的育人工作,为了体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我们从今年开始,我们所有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副教授都要当班级导师,我下学期九月份开始承包一个班,50个人,相当于当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爱:思想教育、学习指导、就业、创业以及今后的引领,甚至今后毕业了,毕业的若干年我都要关心他们,从而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一点不亚于在重点大学学习所得到的关爱。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进行产业对接,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我们职业教育就能够使人人都能成为出类拔萃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那我们的职业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