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司徒渝院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0-12-27 浏览次数: 设置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伴随“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市的发展变化而成长起来的职业院校,与重装企业风雨同舟、唇齿相依。建立高职学院十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以服务求支持,以合作求发展,锐意进取,攻坚破难,实现了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整合职教资源,实行省市共建。2006年,我院实行省经委和德阳市省市共建,省市政府、行业、企业投入3亿多元,与学校共建了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公共图书馆、实训基地和专兼职师资队伍等,形成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新格局。二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国家示范。校企合作制定了行业认证的《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7个,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课程24门,形成“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示范学院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被评为优秀级。三是服务经济社会,推进职教惠民。校企合作开发了五轴数控加工、核电焊工等培训项目37个,培训企业员工8000余人,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工艺技术服务;与东汽联合组建工具研究所,完成技术攻关项目12项,获国家专利8项;举办“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班”5期,培训学生900多名。通过十年的改革创新,学院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8%以上。学院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院将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深化示范学院建设,积极推进“四川德阳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模式,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将学校建成服务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一、积极推进“高职试验区”建设,创新共建共享办学体制

今年7月,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国务院批准德阳“高职试验区”建设项目。省市政府将我院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既是对我们的充分肯定,更为我院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试验区建设中,我们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项目建设,深化省市共建体制,推进与试验区各企业、中职学校的紧密合作,努力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实现资源集约,立体互通。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整体推进”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分担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成本的新体制,实现职业教育、产业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重装产学研示范园”,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职试验区”重点建设项目,我们将与行业企业共建“重装产学研示范园”,“十二五”期间投入3亿元,将企业和科研机构引入校园,形成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与行业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搭建共建共享、多方共赢的育人平台;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在“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中,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同时,按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校企联合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上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设计,相互融通,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三、探索中高职衔接体系,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

实现高职与中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我们将按照全省和德阳市的统一部署,通过“高职改革试验区”建设,突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固定模式,试行“分段贯通式”、“中高职直通车”等新模式,按照岗位职业标准的要求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模块分配、分段实施,建立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教学内容衔接、招生就业衔接、学制学分衔接的中、高职“台阶式”综合衔接体系,与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立交桥”,使我们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继续学习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

四、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省市将学院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学院作为“德阳市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我们将按照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共同组建、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和科研团队,形成良性互动的组织框架:一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二是在行业引领下,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对接;三是在企业参与下,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通过“三个对接”,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服务产业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产业发展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上,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职业要求,全面实施工学结合、模块化教学和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同时,加强学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与企业一起实施在岗延伸、回炉培训,提升毕业生的持续发展能力。

五、实施“校村合作”计划,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新途径

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将积极寻找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结合点、支撑点和突破点,进一步发挥国家示范高职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政府统筹下,实施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校村合作”计划,协助地方政府建设好职教中心,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扩大面向农村的自主招生规模,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教育计划;实施“村官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急需的管理技术骨干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学校与村镇“结对子”,实施村镇共建、文化共建、产业共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今天,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国家示范的带动作用,全力推进“高职试验区”的建设,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成功经验,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