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司徒渝院长在建校5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9-12-07 浏览次数: 设置

继往开来   再铸辉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校5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50周年校庆期间积极捐资捐物助学的各位校友、社会贤达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各位校友,致以诚挚的祝贺!
 
1959年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西部重装基地”的号召下,“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诞生了。从此,揭开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历史。
1960年,学校定名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普通本科人才;1962年,改办中专,定名为“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1965年,厂校合一,更名为“第二重机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文革”期间,学校停止招生;1973年恢复招生,定名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增挂“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校牌;同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并入我校;2001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立。2005年,德阳教育学院并入我院。至此,学院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过去的50年,学校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史。无论是办中专、大学,还是高职,我们始终与莘莘学子相伴,始终与重装企业同行;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追求真理”,始终坚持“科学民主、求实创新”。
 
50年来,学院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壮大,铸就了今天的辉煌。目前,学院,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米、在校生1.2万人、教职工近1000人,固定资产超过4.5亿元,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学院开设了数控、焊接、电气等4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2006年,学院在全国120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脱颖而出,确立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成为了全国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学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发展特色之路。
学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呼唤;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省经委和德阳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超常规支持,学院形成了“省市共建”全新的办学格局;得益于学院地处“中国重装基地”,很好地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得益于学院党委坚强领导、干部锐意进取、师生齐心协力,形成了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得益于5万校友在全国各行各业中的卓越贡献,是你们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与尊严!
2006年,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在四川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听取了学院工作汇报后指出:“中国高职就该这样办”。随后,吴启迪副部长受教育部党组委托,专程来校调研,教育部以《简报》将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经验上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并在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50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建设人才,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学院,向长期支持学院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兄弟院校、校友、社会各界,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50年校庆,既是对过去成就的检阅,更是新跨越的开始。面向未来,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还要再艰苦奋斗50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创新,树立远大目标,促进学院建设的高水平;坚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坚持技术创新,实施园区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高水平。经过100年的努力,将学院建成高水平的一流高职学院,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当前,我们要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将党和国家的关怀落到实处;搞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质量;搞好园区建设,产学研合作,为重装建设服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塑造高职文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50年来,学校在艰苦奋斗中经受了考验,在开放创新中加快了发展,在示范建设中形成了特色。今后的5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学院将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光荣使命,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和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国家、省委省政府、省市各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倾心支持,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四川工程就一定能铸就更大的辉煌!一定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返回原图
/